top of page
搜尋

在金融業的日常

  • 作家相片: Ariel Chu
    Ariel Chu
  • 2020年5月2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9月27日

能在華爾街眾多美商銀行之一工作,是很多金融系畢業學生的夢想。

有幸在香港能有這樣的機會,一窺這光鮮亮麗行業下的生活。

ree

(辦公室的食堂)


辦公室位於香港最高的辦公大樓,可以想像是台灣的101。能一覽香港的眾山們,以及維多莉雅港的風流姿色,風景真的是無敵的。雖然有時候忙到也沒時間看外面,直到下班出門才發現剛剛下了暴風雨。


[新鮮的肝]

在我的銀行大部份的同事是十分年輕的,很多都三十幾歲,而跟我坐同一排的同事我們四個都是1995年生的,辦公室的氛圍是很有活力的,雖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只有年輕人有新鮮的肝去做這個行業。


[風險管理]

我在的部門是風險管理,算是中台的工作。在銀行的日子是步調很快且忙得暈頭轉向的,別人的一分鐘我們當三分鐘在用,一個人當三個人在用。好處是on board之後什麼都不懂也沒關係,因為公司幾百個new joiner的training會馬上讓你進入狀況,所有的policy procedure, 和 product brochure,只要你有時間去讀,要學的東西是很多的。很有組織架構的去學習東西這點我還是很喜歡的。


[所謂多元化]

我們為了要support不同國家的業務部,我部門同事有印尼、泰國、中國、香港、還有台灣。對業務部的人說完普通話,轉頭用廣東話回答老闆,之後要英文開會。畢竟是美商的公司,管理階層還是大部分都是美國人或是英國人,有時都忘了自己還在亞洲。


[與電話作戰]

早上先是組裡每週的晨會,大家報告一下各個專案的進度與這週的待辦事項,多虧了金融監管局,這個行業總是有新的initiation, 總是有新的法規要求。這就是所謂做風險管理的人不會失業的原因。大家壓力總是特別大,一大堆backlog沒做完,老闆一堆信心喊話還有心靈雞湯之後,大家回到座位就是等著每天有幾百封email,從早講到晚都講不完的電話,前台的同事會打來諮詢,後台的同事時不時也打來有好多的clarification and discussion,有時為了喘口氣我會偷偷把我的電腦設定成離線狀態,只求幾個小時寶貴的寧靜去專心做我的專案。然而即使如此,同事們還是會不管三七二十一總有很多以urgent request為名的理由照樣轟炸我的電話。


終於有那麼一刻沒講電話,打開我的excel準備繼續做專案,還沒想起來做到哪裡的時候,旁邊的同事又會突然跑過來問你這個交易出了什麼問題,當時批准的細節是啥,你又要跟他研究個老半天,可能還要問pre trade team的同事轉寄當時的一些email,搞好之後都中午了要去吃飯了,然而整個早上好像沒做什麼事。


中午過後組裡又會開一個會,大家在當日遇到什麼困難或是有什麼要分享的,就是在這個時候,確保大家都互相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把透明度提升到一個max。那種說在公司同事間互相怕彼此知道的比較多,在我們銀行是沒有這種事的,大家最怕的就是你不知道,秉持著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的精神去學習。


開完會之後好不容易終於可以繼續做我的專案,這時老闆又會突然把你叫去分配新的ad-hoc任務要你去做,因為很多東西都是跟trade有關,所以通常都是比較急迫的deadline。那這時你得先丟下手邊其他的工作,專心地把這個臨時的工作做完。


[會議之後還是會議]

再來是有個委員會要開,而我是負責準備agenda還有聯絡各單位的人,每次的proposal也都要review,proposal request都是千奇百怪的,這樣來來回回請業務部改也不知道多少次。會議結束之後還要寫會議記綠,每次開會都希望委員會的成員沒有太多的意見,不要問太多的問題,因為每多一個discussion point我的會議記綠又要多寫個好幾行,一個小時的會議可能要花我三個小時去彙整所有的論點跟校稿,還要會議結束之後所有人都要催著我趕快follow up 因為客戶已經隨時等著準備下單了,不然哪支股票等下又上漲了怎麼辦,或是客戶等不了而去了其他銀行怎麼辦,之如此類的。我只能拼了老命push所有事情盡快完成,中間又要有很多的conversation。到最後終於所有事情都finalize的那刻,突然之間客戶又說他計畫有變,不做了,我心中除了問號還是問號。


[印度的同事們]

每週要跟印度的同事開電話會議,他們的口音真的需要花時間去習慣,我們總會幾個同事一起join call,至少總有一個人會聽得懂他們到底在說什麼,儘管每次是哪個印度同事在講話我都分辨不出來。因為時差的關係他們可能很晚了還會打電話要找你。


[結束的開始]

在下午四點股市關閉之後大家才會比較有時間去處理一些比較沒那麼urgent的事情,電話也會比較少,要跟業務部做一些follow up就要趁這時候了。轉眼間到了五點,有product training一小時,結束之後都六點了,什麼專案都還沒碰,這一天就這樣過了。



 
 
bottom of page